第33章:潇湘园-《我不是细作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季怀安的定价遭到了韩掌柜强烈反对。
    连巧凤也觉得小侯爷想钱想疯了。
    这批成衣季怀安用了最好的布料,但成本也不高。
    t恤短裙套,成本五百文左右,卖二两银子?
    ol职业套,成本六百文左右,卖三两银子?
    长款连衣裙,成本同样六百文左右,卖五两银子?
    旗袍,用料最好,成本最高,但也不过一两多点银子,卖二十两银子?
    男式衬衫,长短裤,成本不足四百文,各卖一两银子一件,他们都觉得太贵了。
    这样的定价,能卖出去才有鬼。
    “我身上这套衣服,外面卖多少两?”季怀安问。
    “差不多二十两银子左右。”巧凤回答道。
    “少爷,您这套不一样,这上面的锦纹云绣十分复杂,要三名绣娘不停工,连续绣上三五天才能完成,而且用的都是最上等的绸缎,成本就十多两银子。”韩掌柜解释道。
    “成本只是定价的一个要素,我们的新季坊品牌价值高……”
    季怀安计算过南楚的物价,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钱,一文钱可以买一个素包子,两文钱可以买一个肉包子。所以一两银子相当于前世一千块人民币左右。
    一套衣服卖二两银子,就相当于二千块人民币,对有钱人来说,不算太贵。
    旗袍稍微贵点,二十两银子,相当于二万块,算是奢侈品了。
    他要做的就是奢侈品,是高端品牌,所以这个价格完全可以接受,他还觉得定价低了点。
    韩掌柜、巧凤觉得贵,是因为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。
    南楚的贵族一般不在布庄做衣服,有钱人的府上都有制衣绣娘,所以他们本能地以为衣服是卖给普通人。
    季怀安不是这么想的,既然要挣钱,当然要挣富人的钱。
    纵观历史,每个时代的衣饰发展,都是穷人在学习富人,也都是从贵族风靡起来的。
    所以要想推广自己的“新季坊”,必须从贵族开始。
    如果一开始定位太低,反而不易推广。
    不过如何让南楚的贵族接受这些奇装异服,倒是个难题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