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四章 作弊(下)-《免疫人生》
第(2/3)页
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一饮一啄,皆有来因。
乔娜虽然乖巧聪明,但惰于学习,如今在二中的文科班里不过排在中游,甚至可能还要偏下一点点,这种水平的成绩,也就只有安城师专可能“收容”她。要想进入好一些的,甚至高层次的院校,必须另辟蹊径。
所以,李恺想到了“高考移民”。
高考固然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,但依旧存在细节上的缺陷,“高考移民”的现象便是其中之一。
“高考移民”早在八十年代就初现端倪,以鲁州、豫州为代表的高考大省,一些家长动用各种资源,将子女的户口迁移到西部欠发达地区,并在当地报名参加高考,从而以相对较低的分数,考取到更高层次的院校。
只不过彼时“钞能力”还未能大行其道,所以此类操作难以泛滥,有关部门也就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。
到了1999年,高校进行扩招,大学教育进入普及化,高考录取率逐年升高,“高考移民”就出现了不可遏制的态势。除了西部那些基础教育落后,存在国家政策倾斜,参加高考人数较少所以录取分数较低的地区,京都、滨海、魔都这三个直辖市也因为经济发达,基础教育实力雄厚,拥有丰富高校资源的城市也成了高考移民的重灾区。
此时还早,大家都在装傻,完全可以打个时间差、地域差的高考擦边球。
李恺记得前世他参加的1994年高考,京都市的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是463分,而冀州省的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是527分。多年后,李恺已经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,在览阅资料时知道了这个数据,当时拍着办公桌骂了半天的大街。
他是理科571分考入的冀州师大,这个分数如果是在京都市,进入京师大毫无悬念,甚至可能进入华夏民大。
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,也不存在绝对的公平。“高考移民”肯定是对一部分考生不公平,那又怎样?干卿何事
前世哭着吵,今生就笑着闹吧。
西部地区就算了,乔娜的户籍需要提前运作过去,可能还要在那里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,西部地区贫瘠,犯不着。只好选取因为“分省定额制”而造成招生指标富裕的城市。
滨海市不熟悉,魔都市又太远,而且乔娜一直说要考入京都城,所以将户籍迁入京都市最合适。
第(2/3)页